暮春的鸢尾花瓣掠过设计楼三层的窗台,女生权益与发展部的成员们正用彩色粘土与星辰对话。这场名为"航天巾帼筑梦行"的手作沙龙,没有高深的理论与炫酷科技,只有同学们用指尖温度焐热的航天梦,在四月末的午后静静发酵。
活动内容
活动伊始,唐天沂同学将航天史中的女性故事娓娓道来。PPT上泛黄的历史照片与现代太空摄影交织:1963年捷列什科娃太空舱内飘浮的笔记本,王亚平在天宫课堂展示的失重水膜,刘洋在神舟九号舷窗前比心的瞬间。当讲到女航天员用皮筋在失重环境固定头发时,现场响起轻快的笑声——原来征服星辰的征程里,也藏
着这样细腻的生活智慧。
在观看学校原创大剧《信念·青春》时,孙家栋院士那句"卫星零件要像绣花般精细"引发共鸣,与女性力量不谋而合。这让我们深刻领悟到,性别从来不是追梦的枷锁,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,女性同样能奏响震撼人心的乐章。此时夕阳恰好斜照在窗边的粘土作品上,给未完成的火箭模型镀上一层金边。
长桌上,三十盒彩色粘土绽放成春天的调色盘。活动在光影交织中走向手中,斑斓的粘土如春日繁花般铺展在桌案,恰似打开了潘多拉的创意宝盒。手指化作灵动的画笔,揉、搓、捏、塑间,平凡的粘土被赋予生命。同学们将火箭的线条勾勒得利落挺拔,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天际,用渐变色粘土堆砌出星云的梦幻,指尖流转间,浩瀚宇宙的神秘与瑰丽尽数呈现。

陈锡德教授以其饱含深情的讲述与深入浅出的阐释,引领大家走进邹芳芳同志那感人至深的故事世界。他通过立志、先锋、沃土、传承四大板块,全面而细致地剖析了展览的丰富内涵。
制作过程中,笑语盈盈,灵感的火花不断碰撞。大家时而俯身交流技巧,时而举着半成品相互赞叹,温暖的情谊在创意的传递中悄然生长。那些灵动的指尖,不仅塑造出了一个个航天梦,更展现着女性独有的细腻心思与无穷创造力,将航天的硬核浪漫化作温柔的艺术表达。
当创意的作品纷纷成型,一场心与心的对话在温暖的氛围中拉开帷幕。大家手捧亲手制作的粘土作品,围坐成充满爱意的圆圈,如同夜空中相互辉映的星辰。同学们分享着对星辰大海的向往,讲述儿时仰望星空的憧憬如何化作今日指尖的作品。那些或温柔或坚定的话语,传递着女性之间独有的惺惺相惜与相互扶持。这一刻,我们看到了女性力量中最温暖的底色——在追梦路上,彼此照亮,共同成长。
暮色渐浓时,十余件粘土作品在讲桌上列队,接受最后一缕夕阳的检阅。那些略显笨拙的火箭、带着指纹的星球、闪着亮粉的银河,此刻都成为青春最动人的注脚。"我们可能永远造不出真正的飞船,但至少今天,我们亲手捏出了属于自己的星辰。"
学生感悟
参与“航天巾帼擎天力 用破苍穹筑梦行”主题活动,我深受震撼与鼓舞。现场,“航天玫瑰”们以亲身经历,诉说着在航天领域突破技术壁垒、克服重重困难的奋斗故事,她们用智慧与坚韧,在高精尖领域绽放独特光芒。沉浸式音乐剧《信念·青春》更是将航天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,孙家栋院士毕生奉献航天事业的事迹,在舞台光影与动人旋律中徐徐展开,直击心灵。此次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“她力量”与航天精神的完美交融更点燃了我对探索未知的热情,激励我以航天人为榜样,勇敢追逐心中梦想。
——24级产品设计二班李思恩
参加活动后,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。聆听"航天玫瑰"们的奋斗故事,看到她们在航天领域绽放光芒,深刻体会到女性力量的无限可能。音乐剧《信念·青春》更是将我带入孙家栋院士的航天人生,那些坚守与拼搏的画面,让我眼眶湿润。活动中,我们还亲手制作了航天主题手工,用彩纸折出火箭模型,用粘土制作星辰大海的画作。在动手过程中,仿佛与航天梦想更近了一步。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,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,激励着我勇敢追逐梦想,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。
——24级产品设计二班张茗晰
参与航天主题手工粘土与音乐剧活动,让我以全新视角触摸航天魅力。用粘土塑造火箭、星球时,指尖的温度赋予航天器灵动的形态,创作的过程既是对航天元素的解构与重塑,也让我体会到航天设计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。而音乐剧以艺术化的叙事,将航天人的奋斗故事娓娓道来,激昂的旋律与演员深情的演绎,生动展现了航天事业背后的热血与温情。这两场活动打破了我对航天的刻板印象,原来理性的科技与感性的艺术可以完美交融。它们不仅激发了我的创造力,更让航天精神以鲜活的方式扎根心底,激励我在学习中永葆热情与想象。
——24级视觉传达五班于心茹
在浩渺无垠的宇宙苍穹之下,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从未停歇。我们在此次活动中将粘土编织成我们的航天梦,做出我们心中的宇宙,绘制出数幅作品,并且观看了《信念·青春》音乐剧,我们沉浸在伟大的航天运动中,为之震撼,在航天发射场默默坚守的工程师,他们无惧烈日寒风,在发射塔架下、控制中心里,认真检查每一个设备、仔细核对每一项参数。航天巾帼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,更以自身的经历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女性!
——24级工艺美术二班陈雨洁
这场以“航天巾帼擎天力 用破苍穹筑梦行”为主题的活动,像一把钥匙,为我打开了航天世界的崭新维度。“航天玫瑰”们的故事,让我看到女性如何用智慧和毅力在航天领域攻坚克难,她们既是科研战场上的“铿锵战士”,也是梦想路上的追光者。而音乐剧《信念·青春》以独特的艺术形式,将孙家栋院士的航天人生娓娓道来,音符与光影交织间,传递着老一辈航天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。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,更让我明白,无论性别、职业,心怀信念、勇毅前行,终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。
——24级产品设计二班毕虹铭
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和作品一一合影留念。那些沾染着指纹与笑语的粘土航天器,与窗外的鸢尾花静静对望——在地面与星空之间,在现实与梦想之际,一群普通女生用最质朴的方式,完成了对浩瀚宇宙的温柔致敬。或许这正是女性力量最动人的模样:不必惊天动地,只需在平凡岁月里,始终保有伸手摘星的勇气。
编辑/马越
审核/马越、王珊珊、王克君
浏览量:1031